有爱才有教育4月8日,在湖北工程学院,我们聆听了一场李镇西老师的报告会。报告会上,李镇西老师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基本的信念:爱,不等于教育,但是,教育,永远不可能离开爱!李镇西老师说:“他最自豪的不是当校长,获得什么荣誉称号,他最自豪的是他教出来的学生都爱他。”他用他的爱心创造了教育辉煌,也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。那如何能成为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的人呢?从李镇西老师的报告会中,我得到了几点启示: 首先是心中要有爱。第一是爱这份职业。只有你爱这份职业,你才能快乐,学生才能从你这里汲取正能量。李镇西老师说:“我把做班主任,当老师当作爱好兴趣,我就不会感觉痛苦和累。因为这是我发自内心喜欢的东西。”是的,只有喜欢这份职业才能乐享其中;才能把你感到的快乐分享出去。如果你感到的只有痛苦,那学生感到的也只有痛苦。第二是爱学生,和学生谈心沟通。爱学生是教师之本,没有真诚的爱,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本的素养。陶行知说: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”高尔基说过:“谁爱孩子,孩子就爱谁,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。”教师的爱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,起着别的因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只有教师心中有爱,才能和学生之间彼此交融,彼比听到对方的心跳,只有互相了解感受的时候,学生才会听取你的意见。 其次,对学生不能过于苛责,严厉,特别是后进生,不要心中只有冰冷的分数,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。每个老师都喜欢优秀聪明的学生,但不是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的完美。每个人的天赋都有限,特别是那些后进生,每次考试分数总是不理想,还要在考试失利之余接受老师的批评,家长的责骂,同学们异样的眼光。难道这样的结果是他们愿意造成的吗?想一想这些孩子,其实也够可怜的,他们明明听不懂课,可是一年四季,总是准时到校,按时听课,一听就是一年、两年甚至几十年,这种毅力我们成人具备吗?要知道,他们都还只是几岁的孩子,不是理智成熟的成人,所以老师不能强求这些学生做他硬是做不到的事,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。当每次的要求都达不到的时候,孩子的心里肯定会产生质疑,慢慢的就会丧失信心。如果给他们立下的目标有一次是他们伸手可以触见的,每一次的进步他们自己可以感觉到,那孩子也会越学越有劲儿。 我们班有个叫周炎的同学,是整个年级都闻名的后进生。作业是心情好就做一下,心情不好了,一个月都不会动。上课也是经常处于灵魂出窍的状态。我与他进行过几次有针对性的谈话后,给他制定了期中考试成绩及格的合适目标。他十分高兴也表示愿意为之努力。每天中午和晚自习前我都会带着他认字读书,熟悉第二天的课程。到第二天上课时,他的热情就提高了很多,也有了很大的自信。每天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,还能帮助其他的后进生。学习在他的眼中不再是痛苦的坏事,而是一件能获得老师表扬、同学赞赏的好事。这件事例告诉我,学生时刻需要我们的帮助、肯定和表扬,而不是仅仅从分数上就否定他们,放弃他们。 “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,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。”这是报告会上,李镇西老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。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孩子还小,什么都不懂,在他们面前往往就不会特别的注意一些细节。实际上,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,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就深深映入了学生的脑海中,成为了学生效仿的对象。孩子的眼睛就像镜子,映射着你所不知道的另一面。升旗时我们来回巡视,嘴巴里说着“不要乱动,要严肃,尊重国旗”。但是孩子纯洁的眼神此时却正看着走动的我们。晚自习批改作业,我们弯腰斜坐在讲台前批改作业,嘴巴里说着”坐姿端正写作业”,实际上学生正在私下里议论我们的形象。.....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,它们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影响着学生,引得他们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。老师应该身正为范,成为学生的指路明灯,而不是误导他们的罪魁祸首。 最后,我觉得我们应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,要多读书,多提升自己,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。生活是一个广阔的课堂,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。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,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,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,和学生共同发展。 年轻的我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,但是我们胜在可以有改错的机会,有修正的空间。听完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后,我知道了在平时和学生相处时要多点爱心,多点耐心,多点细心。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,希望未来的我能做到像李镇西老师说的,让学生喜欢上学,爱上学校,让每个学生能够成为我的骄傲。 下一篇每天超越昨天的自己
|